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项目事例

2020-03-04 17:42:20  阅读:1958+ 来源:自媒体作者:中国经济学人

原标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项目案例

类 型:特殊群体扶贫—儿童扶贫

关键词:2020筑梦课堂;外出务工;留守儿童

摘 要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缺乏亲情陪伴和家庭教育,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开展了“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2020筑梦课堂’”活动,旨在通过为贫困村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丰富的课余生活平台,关爱他们的心灵,助其健康成长。可供国际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整合资源,为关爱留守儿童凝聚多方力量;二是建立长期稳定团队,实现帮扶效果长效化;三是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背 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村出现了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子女“留守”村庄的情况,即所谓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缺乏亲情陪伴和家庭教育,影响其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目前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四川省内江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市中区是其政治、经济、商贸、交通和文化中心,素有川中枢纽之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截至2019年5月,市中区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总数共46079名,现有留守儿童4696人,占总数的9.81%。

因此,从2016年11月开始,市中区开展了“关爱贫困村留守儿童——‘2020筑梦课堂’”活动。该活动由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团区委”)牵头,覆盖全区19个贫困村,旨在通过为贫困村留守儿童搭建一个丰富的课余生活平台,关爱他们的心灵,助其健康成长。

项 目 实 施

“2020筑梦课堂”活动以关爱贫困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的心灵和健康成长为核心,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招募大学生组成志愿支教团队,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感恩励志、安全自护、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以及舞蹈、运动、绘画等寓教于乐的培训互动。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上课

1. 政府组织,社会多方参与

活动由团区委牵头,各级团组织全面参与,区法院团支部结对帮扶各贫困村团支部,负责活动的运作指导及资金监管。 活动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和企业帮扶。截至目前,共引入内江爱心志愿者协会、国鼎青少年服务中心、春风志愿服务队、童行志愿服务队等10余家社会组织和麦当劳等8家企业,募集资金4449.32美元(3万)余元。其中,内江市市中区志愿者协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志愿者管理。

2. 摸清留守情况,建立档案资料

19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对各村留守儿童进行调研,摸清留守儿童数量、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日常表现等基本情况,并建立档案资料。在19个贫困村各选择小学3至6年级在读留守儿童30-40名参加本次活动,按照贫困与否分类入库。

3. 招募大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以心理、法律、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大学生为招募重点,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通过个人自荐、学校推荐、综合面试等3个环节,最终确定志愿者85名,建立青春扶贫志愿服务小分队19支。在2016年5个贫困村的活动试点基础上,选取19名责任心强、经验比较丰富的优秀志愿者担任19支志愿分队队长,充分的发挥有经验志愿者的传、帮、带作用,确保每支队伍都有骨干。目前已培养了青年志愿者骨干30名。

4. 设置个性化帮扶方案,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

“2020筑梦课堂”活动采取每周六授课的方式,上下半年各8周,共计16周。共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7门课程,确保课程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结合留守儿童详细情况,分类别制定关爱帮扶方案。志愿老师开设各种文体课程来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同学之间的互动解决部分儿童内向胆小的问题,各类资源帮助解决个别儿童上学难的问题。联合民政局建立了贫困村留守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对贫困村留守儿童统计数据的变化、更新等动态管理和监控,实现关爱和保护贫困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精准化管理。

5. 完善日常管理

实行周报月查机制。课前汇报课程内容、预期效果;课后汇报课程效果、儿童反响,以便做好后期的宣传和改进;每月由团区委不定期抽查志愿者上课情况,确保活动效果。

成 效

截至目前,“2020筑梦课堂”活动已累计授课1800余次,覆盖贫困村留守儿童2000余人。

1. 打造了留守儿童课余的生活平台,解决了留守儿童课后回家无人管、无处学的情况。活动为贫困村留守儿童搭建了一个丰富课余生活的平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杜绝了贫困村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管、无处学的现象。而且,该活动结合各村真实的情况,通过画手绘、贴墙纸,制作心愿墙、照片墙等方式,志愿者带领儿童共同参与设计装扮,充实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也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 通过开展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提高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打开了留守儿童与外界交流的窗户,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例如,通过在开放日设置“值日生”的方式,由儿童参与管理,填写“值日记录本”,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

经 验 与 启 示

1.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多方资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案例的成功在于充分的发挥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其他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与优势,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明确各方职责,取长补短,共同搭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平台。

2.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团队,实现帮扶效果长效化。留守儿童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和关爱,这就要求“2020筑梦课堂”活动的志愿者既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素质,也要保证队伍的长期稳定性。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以心理、法律、美术、音乐等专业大学生为招募重点,志愿者通过层层筛选,保障人员素质水平。同时,每支志愿者队伍均配经验比较丰富的志愿者,充分的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尽可能保证志愿者队伍稳定,才能实现帮扶效果的长效化。

3. 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是相对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2020筑梦课堂”活动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便利性,通过团区委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在“内江市中区共青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关爱·呼吁”专栏,定期推送贫困儿童信息,为困难学生争取长期一对一结对资助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注:本文摘选自“南南合作减贫案例库”,本案例由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委员会提交,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

http://south.iprcc.org/#/casestudies/caseDetailsid=377&fid=230)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