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喜爱打卡寻求典礼感仍是交际媒体自我扮演

2019-08-12 16:15:01  阅读:437+ 来源:腾讯生活作者:责任编辑NO。杜一帆0322

2019年5月3日,重庆,游客在洪崖洞景区摄影打卡。视觉我国供图

作者 | 吴碧影

修改 | 张国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威逼共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布告,常见的打卡渠道都被点名。依据标准,“微信制止经过利益引诱,诱导用户共享、传达外链内容或许微信大众帐号文章。”比方咱们常见的朋友圈打卡99天返膏火,以及朋友圈共享某文章能够收取现金等都归于被禁的领域。

当然,返现、赚取奖品是许多广告主诱导共享的办法。学员为了获取奖赏而自动共享也是一大原因。微信朋友圈的共享是一种简直零本钱、功率却极高的传达手法。但自动帮商家“达到营销行为”和初始朴实的“呈现自我”行为发生了新的对立,终究,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在朋友圈建立“为了100元,我做什么都能够”的人设。“打卡文明”背面终究躲藏了什么?

狭义来讲,微信朋友圈呈现的“学习类打卡”首要包含英语单词打卡、阅览打卡、白话打卡等。但广义来说,网红景点打卡、展览馆打卡、健身房打卡等“地址类打卡”,以群内报到为主的“报到类打卡”,都属打卡文明的领域。使用打卡催促本身、构建形象、记载成果逐步成为年轻人打卡的重要动力。

美国传达学家戈夫曼以为,人际传达的本质是人们使用符号进行自我扮演的进程。在人际交互中,咱们每一个人都依照必定的人物要求在舞台上扮演,呈现出咱们想让观众看到的舞台形象。如若把微信朋友圈看作一个舞台,每一条状况的规划、地址、内容其实都能够被看作是精心规划的扮演形状。咱们经过“打卡地址”让观众知晓咱们想让他们知道的行程,“打卡学习”显现咱们想让人看到的学习状况,“打卡报到”标明咱们的集体状况。在这个自我呈现进程中,观众看到的形象其实是咱们想让他们看到的姿态。当呈现完毕,艺人回到后台,或许咱们脱离手机屏幕,艺人才康复到“本我”的状况。而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当地,在手机屏幕之外,咱们或许并没有在休假,仅仅在厕所修好了图片;并没有在认真学习,仅仅为了打卡而点进去囫囵吞枣看了3分钟;并没有合群,仅仅出于拿回押金等从众心思报到。用浅显的文字描述,能够被了解成现在偶像圈的盛行用语“人设”,即人经过一系列规划好的特定行为给自己刻画一种大众性情和形象。

偶像的大众人设一般都是“正能量”的,但现实日子中的普通人却或许在不同交际渠道呈现不同人设。不同的舞台需求不同的人物转化,甚至在不同微信群,咱们的说话方法、呈现状况也会有不同。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把人的扮演特质描绘了出来,但他一起也提出,“不管在何种舞台扮演,在大多数情况下,扮演者并非有意,而观众也并不觉得自己在观看。”所以在实践人际交往进程中,很少呈现朴实的扮演者和观看者,而是不断地改换呈现,完结扮演-观看-扮演的替换进程。

当然,有人会提出,“我的确仅仅在认真学习,打卡共享”,并未规划扮演,也不在乎观众。这儿就说到第二个传达学的观念:典礼感。

美国传达学者罗森布尔指出,典礼传达指的便是“作为典礼现象的传达”。他以为,“典礼是恰当的标准行为的自愿扮演,以标志性地影响和参加严厉日子。”在交际媒体年代,“打卡”经过必定的标准设置,强化了共享人或许观众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个别与个别之间、个别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络。

90后逐步脱离标准化的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但对学习的渴求却一点点未减,所以“打卡”,这种类似于学生年代“家长签字”“交作业”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催促效果。尤其是在泛文娱、信息爆破和碎片化的年代,自发地营建典礼带来了一种使命感和自我满足感,然后促进了学习或许健身这样的初心。

但典礼若使用得欠好,也会导致另一种程度的形式主义。虽然渠道要求共享,群内要求打卡,但只需求简略的几个函数,就能够用编码完成机器人自主打卡。一种不必共享到朋友圈的“程序内打卡”也应运而生。依据阿拉丁小程序2018年10月排行榜,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在东西类小程序中排名第五。这是一种程序内的共享和打卡,并不会影响到实在日子的朋友圈,但也正因不能共享到朋友圈,而被更少人知道。

归根结底,典礼感只能在自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和弥补。如若没有诚心读书、共享的想法,打卡的“典礼感”也只能沦为形式主义。过度沉浸人设而疏忽现实日子中的“真我”,反而会对个别的实在形象发生认知误差。假如你真的认真学习的话,为何还需求“打卡”让他人知道呢?

我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微信修改 | 实习生 李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