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1级地震十年后,青海玉树变成了什么样?
记者:薛玉斌、张宏祥、吴刚、张龙摄影报导
2010年4月14日,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玉树发作7.1级地震。
2010年4月15日,一名消防兵士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地震废墟中搜索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2010年4月15日,四川消防铁军官兵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搜救。新华社发(肖洪环 摄)
十年前,这场灾祸记录了铭肌镂骨的悲恸与感动;十年间,新玉树在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重生。奇观凝聚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准则力气,焕宣布无私奉献、自给自足的斗争精力,更彰显出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前史担任。
2010年4月17日,在青海玉树运营灯具生意的安徽人王群群,望着搜救队员在废墟上搜索她的父亲王殿美。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2010年4月16日,灾区大众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等候救援音讯。
2010年4月16日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拍照的救灾帐子。
灾后重建中,玉树藏族自治州注重绿色开展和补齐民生“短板”。从重建中无处不在的生态理念,到生态畜牧业、高原特色旅游的加快速度进行开展,玉树州在维护生态、完成自我开展的一起,也为三江源留存了一笔循环永续的财富。
此外,每年统筹75%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项目,有用处理牧区大众出产、上学、交通、就医、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大众的取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增强。
2010年4月18日,四川内江军分区陆军预备役防化队员在玉树结古镇民主路地震废墟上消毒。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2010年4月18日,在玉树县结古镇,几位受灾大众在废墟里搜集自家的产业。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0年4月19日,在青海玉树机场,医护人员为在地震中受伤的10岁女孩才文德吉消毒创伤,她将搭乘军用运输机赴西宁承受医治。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一座座簇新的医院、一排排牧民新居……现在,玉树州在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文明等方面发作巨大变化,一个表现地域面貌、赋有民族特色、充溢时代气息的新玉树正走向未来。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照的玉树市格萨尔广场。本报记者吴刚摄
2010年4月19日拍照的玉树结古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照的玉树市全境。本报记者吴刚摄
2010年4月18日,航拍玉树。新华社发(苟宝刚摄)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照的玉树市一境。本报记者吴刚摄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照的玉树市扎西大同村风光。本报记者吴刚摄
这是重建中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一角。(2011年4月9日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才哇在扎西科赛马场上观看乡民练习马匹(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4月6日,一名环卫工人在玉树市扎西大同村的广场打扫废物。本报记者吴刚摄
4月10日,在青海玉树,才仁俄赛和女儿在餐厅门口。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4月6日,一名和尚在玉树市格萨尔广场前歇息。本报记者吴刚摄
4月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索南巴久(右二)与搭档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试验基地,当地大众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作业人员在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试验基地作业。本报记者张龙摄
作业人员在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试验基地作业。本报记者张龙摄
学生们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中刚友谊小学内上课。本报记者薛玉斌摄
学生们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中刚友谊小学内上课。本报记者薛玉斌摄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寺全景(4月2日摄,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一名和尚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格萨尔广场旁走过地下通道(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萨呼腾镇拍照的震后重建的闹丛村格桑小镇(3月30日摄,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4月9日拍照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夜景(无人机相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3月31日拍照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街景。新华社记者 马千里 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