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8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据了解,今年八月,张俐娜院士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仍坚持为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参与中学生带来一堂“绿色化学”科普课,不料这堂课成为张俐娜院士生前最后一堂课。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为中学生讲述绿色化学
据武汉大学官网,张俐娜院士1940年8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1963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73年7月调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201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院士毕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天然高分子及高分子物理领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针对农林废弃物中大量的纤维素以及海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剂实现其“绿色”转化;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解技术,并初步实现绿色工艺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工业化。这些成果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等方面极具应用前景。2011年,她获得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据了解,张俐娜院士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数十载,年逾七旬仍坚持在讲台上给本科生授课,她的《高分子科学导论》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她常鼓励学生“中国人应该做自己的创新工作,而且在做基础研究时还要考虑应用前景,这样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也才会有科研激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