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全力攻克贫中之贫(经济新方位·聚焦52个未摘帽县)

2021-07-07 08:33:03  阅读:9907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多管齐下全力攻克贫中之贫(经济新方位·聚焦52个未摘帽县)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的梯田美景。  王炳真摄(影像中国)

  到去年底,贵州还有9个县未脱贫摘帽,主要位于西北部高寒山区、西南部石漠化片区和东南部深山区,资源禀赋差,脱贫难度大,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1月,贵州整合省市县三级督战力量,因地施策、多管齐下、挂牌督战。如何确保9县17.09万贫困人口脱贫、310个贫困村退出?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记者进行了调研。

  产业发展缺乏资源

  多地不同程度受灾

  调整思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案例】进入6月,暴雨一场接着一场,贵州不少地方都遭遇了洪水袭击。石广是榕江县平永镇平永村的贫困户,去年底,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养了4500只小鸡仔,准备今年打个翻身仗。由于养殖经验不足,最终仅有2500多只顺利长大,加上受疫情影响,卖不上价。“直接损失超过3万元,下半年压力不小。”7月初,持续强降雨导致河水倒灌进村,冲毁了石广的一个鸡棚,500多只鸡被淹死。

  【挑战】贵州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区和石漠化片区,山高谷深、土地破碎,产业发展缺乏资源。基础设施不配套,群众生产经营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产品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弱,农业产业“小散弱”格局尚未扭转。此外,今年极端天气增多,特别是近期强降雨频繁,多地扶贫产业不同程度受灾,群众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

  【举措】榕江县近年来发展了草珊瑚、金钩藤、油茶等中长期产业项目,农作物还没到盛产期,带动效益尚未充分显现。今年以来,县里统筹山上、林下、坝区等资源,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模式,精准聚焦百香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猪、小香鸡六大扶贫产业,对剩余贫困人口进行全覆盖带动,补齐增收短板。

  “洪灾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万亩、绝收面积5100亩,县里正组织群众自救,对受灾较轻的农田扶苗洗苗,对受灾较重的补种改种。”榕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龙见辉介绍,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帮助开展农业保险理赔,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暂未出现因灾致贫返贫情况。

  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耕地稀缺,500亩以上坝区仅有15个。紫云以山地高效农业为突破口,立足全县233万亩林地资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全面推动林下产业发展。目前,共发展林下蜂2万群、种植林下菌3000亩、养殖林下鸡100万羽,建成林下菌、林下蜂示范基地各2个。

  “预计今年林下经济产值6.5亿元,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户5万余人增收。”紫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明昌说,县里配套完善冷链、保鲜储藏等设施,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克服过去一家一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脆弱、产品影响力不大等弊端。

  为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力推进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医院等“七进”工作,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设立销售专区直供直采,并依托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此外,沿河县所在的铜仁市还在全市选择30个组织力强、产业发展好的先进村,结对帮扶沿河22个乡镇30个贫困村。

  搬迁人口最多省份

  后续帮扶任务艰巨

  提高服务,解决就业和“三保障”问题

  【案例】杨登文的老家在晴隆县三宝乡,是贵州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两年前,通过整乡易地搬迁,他们一家六口搬到县城,成为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虽然5月中旬才恢复经营,但开张1个月就赚了1.3万元,希望生意能一直好下去。”杨登文两口子在小镇开了家农家乐,吃上旅游饭。两个孩子都在附近小学就读,父母帮忙料理家务,一家过得和和美美。

  【挑战】去年底,贵州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累计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是全国搬迁人口最多省份。人搬出来,工作只完成了一半,做好后续扶持工作,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及社区治理等问题,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后半篇文章”任务艰巨。

  【举措】夜幕降临,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广场上响起欢快舞曲,外地游客、县城居民和搬迁群众围着篝火,一起唱歌跳舞。“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夜夜有欢歌。”来自三宝乡的6112名群众落户小镇后,县里专门成立三宝街道,围绕公共服务、就业培训和社区治理等,帮助群众向新市民转变。三宝街道办副主任鄢娇介绍,小镇依托彝族火把节开展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让浓浓的乡愁有了依托。

  晴隆县在新市民服务中心窗口设立公安、人社、民政及法律服务等8个服务窗口,抽调业务骨干实行10小时坐班制,办理居住证、安居险、低保农转城等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此外,每个新市民居住区还配套建设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地,组建文化服务员队伍,以丰富文体活动为纽带,增强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望谟县有5.28万人搬出大山,为保障有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增收,县里通过实施就业激励、给予经济补贴等方式,陆续引进17家企业入驻,解决了3000余名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同时,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新市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对口帮扶城市就业满6个月的,给予1万元的稳岗补贴。

  “一手推进就近就业,一手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望谟县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吴天金介绍,现在正在抓紧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与动态,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高质量完成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目标任务。

  针对文化水平不高、年纪较大、需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搬迁群众,从江县采取“社区+网格员+楼栋长”管理模式,在各小区合理设置社区专职人员、保洁、保安、楼栋长等岗位。目前,开发公益岗位953个,800余户未就业家庭告别零就业。

  一己之力难以脱贫

  带动致富后劲不足

  扶贫协作,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案例】“过去种土豆,现在种鲜花。”在赫章县铁匠乡中井村,村民侯艳在鲜花基地里忙着管护。“前几年,周边没啥企业,只能守着几亩地。”如今村里从广州引进公司,流转土地建成鲜花基地。侯艳可以边务工边照顾家庭。她的丈夫则在政府组织下,进入广东一家电子厂上班,收入更可观。两口子一起挣钱,今年脱贫稳稳的。

  【挑战】贵州大部分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有限,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外出就业,靠一己之力很难走出贫困。同时,这些地方位置偏僻,远离市场,再加上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后劲不足。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给当地脱贫攻坚带来了不小压力。

  【举措】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

  “到广州番禺区务工,稳岗超过半年的,区政府一次给予每人8400元补贴,赫章县则一次性发放1000元务工补贴。”赫章县就业局局长陈会琴表示,对口帮扶以来,番禺区与赫章县签署劳务合作协议,搭建了劳务信息平台,联合组织劳务培训850人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5场,提供针对贫困户就业岗位5000余个,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创业、带动一方”目标。

  不仅要走出去,还得引进来,推动帮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广州天河区不断引导企业到纳雍县投资建设,开展扶贫项目,覆盖水利、种植、养殖、生产配套设施、脱贫劳务培训等方面。”纳雍县人社局局长胡迅介绍,目前,天河区已投入帮扶资金5700多万元建设农业产业项目30个,300多万元建设中药材加工项目2个,100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2个,既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又解决了就业难题。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结合广州市场优势及自身产品特色,拟定了产业需求项目,重点覆盖蔬菜、马铃薯、苹果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其中,仅广州江南市场就在威宁流转5000亩土地,建设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500多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消费扶贫成为重要抓手。通过共建供销基地、开展产品推介、设立销售窗口等,威宁苹果、“三白”蔬菜、党参等农特产品打开市场。2019年向广东销售农产品约15957吨,销售额超69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965人。

  

  制图: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1日 02 版)

原标题:多管齐下全力攻克贫中之贫(经济新方位·聚焦52个未摘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