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水资源紧缺局势日趋严峻
最新陈述显现约1/4人口面对“极度缺水”危机
全球水资源紧缺局势日趋严峻
印度新德里区域今年夏天供水严峻。图为6月28日,人们从水车中接取饮用水。新华社发
■现在全球有超越10亿人日子在缺水区域,到2025年将有多达35亿人面对缺水。
■缺水会影响社会经济多个范畴的运作与开展,需求不断探究水资源办理方式加以应对。
总部坐落华盛顿的国际水资源研究所近来发布的陈述显现,全球约1/4的人口面对“极度缺水”危机,“从前不可思议的水危机正在变得习认为常”。
这份陈述经过对全球189个国家和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干旱危险及河流洪水危险进行评价,发现17个国家和区域每年耗费的水量超越其可用水资源总量的80%,被界定为处于“极度缺水”状况。
多重要素加重水资源压力
“咱们评价了可再生水资源和用水量的状况,用水包含日子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家畜用水等;可再生水源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并考虑上游耗水用户和大型塘坝对下游水供给的影响,制作了全球水压力地图”,国际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鲁特格尔·霍夫斯特日前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明。
数据显现,现在全球有超越10亿人日子在缺水区域,到2025年将有多达35亿人面对缺水。
关于全球“缺水”的原因,霍夫斯特称,“从1960年到2014年,国际的用水量增加了250%,人口增长、饮食结构改变和气候改变等要素,让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球一大应战”。
陈述显现,中东和北非是地球上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17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区域中有12个在中东和北非,其间卡塔尔最为严峻,以色列和黎巴嫩排列这以后;在非洲,利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用水压力最大;印度面对的局势严峻,位列第十三名。印度许多区域面对长时间的用水压力,而地下水资源首要用于灌溉,已被严峻透支,考虑到印度人口数量是其他16个国家和区域人口数量的3倍,局势更为严峻。
陈述还显现,即便在整体水资源压力较小的国家,也存在一些极点缺水的区域。例如,南非的西开普省,以及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都面对极度缺水的压力。
应对水资源紧缺火烧眉毛
“水危机结果清楚明了,表现为粮食不安全、抵触和移民以及金融不稳定,如不采纳举动,将对人类的生命和生计带来巨大危险”,国际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表明。
霍夫斯特表明,缺水会影响社会经济多个范畴的运作与开展,需求不断探究水资源办理方式加以应对。例如,国际银行的数据显现,中东北非区域因气候形成的水资源缺少而或许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大,估计到2050年将占到GDP的6%—14%。“这就需求咱们高度注重水的价值百科,要对这一名贵资源进行恰当的办理和重新估价”,霍夫斯特表明。
陈述认为,有三个途径在处理水危机方面最为直接有用,即进步农业功率、出资水利基础设备,以及水资源可继续循环运用。在进步农业功率方面,陈述提出“需求让粮食体系中的每一滴水发挥更大价值百科”,包含农人能够运用需水量更少的种子,并经过准确洒水而不是吞没农田来改善灌溉技能,金融业能够为水资源出产出资供给资金,而工程师能够开发进步农业功率的技能,顾客能够削减食物的损失和糟蹋等。
在出资水利设备方面,已建成的基础设备(如管道和处理厂)和绿色基础设备(如湿地)能够协同作业,处理供水和水质问题。而循环运用水资源则是重中之重,“咱们需求中止把废水看作废物。处理和再运用废水发明了一个新的水源,废水中也有一些有用的资源能够协助下降水处理本钱”,霍夫斯特表明,现在中东和北非区域约82%的废水没有得到再运用,而对这一资源的再运用可发生一种新的清洁水源。
不少国家应对水危机的办法值得鼓舞。排在极度缺水名单第十六位的阿曼处理了100%搜集的废水,并再运用了其间的78%。排名第八位的沙特鼓舞节约用水,并拟定了未来10年内削减43%用水量的节水方针。纳米比亚是国际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在曩昔的50年里,一向测验经过技能变污水为饮用水。
我国水资源办理可圈可点
陈述显现,因为超越1/3的土地面对着高或极高的水资源压力,我国面对的水资源压力归于中高水平,但我国在水资源办理方面的巨大进步让项目组专家形象深入。
国际资源研究所我国水项目研究员付小天对本报记者表明,“近年来,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国水资源办理作业的重中之重,需求办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注重,我国正尽力满意日益增长的淡水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付小天介绍,我国政府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厉水资源办理制度的定见》,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更严厉的办理,即“三条红线”:加强水资源开发运用操控,加强用水功率操控,加强水功用区约束纳污。随后,我国政府又发布了《水污染防治举动计划》,进一步要求进步工业、农业、城市等不同范畴的用水功率。
“除了这些整体规划外,我国政府还采纳了许多鼓励办法,如水费、水税、环境税等,以推进水密集型工业或企业选用节水技能,向可继续、绿色、资源节约型改变”,付小天表明,跟着中央政府相继出台办法,地方政府也拟定了更为具体的方针,我国许多区域面对的水资源压力正逐渐得到缓解。(记者 吴乐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