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r 无油静音空气压缩机
r(电机100%全铜芯线圈,不是绝对的静音哦,跟普通相比声音很小)
r r r r r r 型号 r r r 功率(w) r r r 转速(r/min) r r r 压力(bar) r r r 公称容积流量(l/min) r r r 整机重量(kg) r r r r r gwj 550w r r r 550w r r r 1380 r r r 7.0 r r r 100 r r r 21 r r r r r gwj 780w r r r 780w r r r 1380 r r r 7.0 r r r 165 r r r 25 r r r r r gwj 1100w r r r 1100w r r r 1380 r r r 7.0 r r r 200 r r r 42 r r r r r
r
r便携式空压机 r r r r r r r 适用范围:
r带气钉枪、风批、小面积喷漆、带点胶机等小型仪器、吹尘、小型车充气,家装,修理铺、带泡沫机等等,小型的气动工具和仪器基本都可以,不懂的话还可以质询客服。r r r r 郑重承诺:电机100%全铜芯线圈r r r 技术参数: r r r r r r r 型号r r r 匹数r r r 功率r r r 电源r r r 排气量r r r 储气罐容积及尺寸r r r 排气压力r r r r r GKJ-3p30lr r r 3.0pr r r 2.2kwr r r 220v/50hzr r r 0.12m3/minr r r 30l(54cm*25cm)r r r 0.8mpar r r r r GKJ-4p35lr r r 4.0pr r r 2.2kwr r r 220v/50hzr r r 0.12m3/minr r r 35l(60cm*26cm)r r r 0.8mpar r r r r GKJ-5p40lr r r 5.0pr r r 2.2kwr r r 220v/50hzr r r 0.13m3/minr r r 40l(63cm*27cm)r r r 0.8mpar r r r r重量尺寸参考;3P的裸机21公斤(包装好25公斤左右),4P的裸机25公斤(包装好30公斤左右),5P的裸机27公斤(包装好33公斤左右)
r买家注意:
r机器运转一定时间,机头处会发烫,此属正常现象,就如摩托车排气管一样,散热,家里有小孩的,请注意,误用手去摸,谢谢!!
r安装操作: r r r 空压机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r第一,取出呼吸油嘴处的白色盖子(盖子是运输用防止油漏出),换上袋子中的尖尖的呼吸油嘴。并检查机油是否在红圈以上,如果不够,请加机油。
r第二,装轮子,轮子凹进去的那面是朝外面的。
r第三,装消音器,消音器是装在最上面的右边小洞里的进气口。
r第四,接直通,接直通时候铜接头处要缠绕生料带,不然会漏气的。
r第五,空压机的一般故障及排除方法。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纸箱、泡沫或木箱包装,江浙沪可以直接拍下快递,其他地区因快递费用比较高,不急的用户建议使用物流(需自提),拍之前与卖家沟通好,以便修改价格谢谢!!收到空压机时候,检查包装箱是否破损再签单。 r
r
r
r r
售后服务承诺 r
r1.产品提供免费维修一年,免费维保期间内如发生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损坏(不可抗力原因除外),上海苍茂实业将及时免费更换和修理。 r
r2.产品实行终身包修,免费保修期满后买方如委托上海苍茂实业进行维护保养,上海苍茂实业将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换件(),并详细列出维保内容。 r
r3.上海苍茂实业本着以客户利益为,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己所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做好售后服务。 r
r产品品质承诺 r
r1.上海苍茂实业对产品的质量及交货期负责,产品交货之日起质保期为一年(易损件三个月),终身维护。对于产品质量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上海苍茂实业将以低成本价对设备进行维护。 r
r2.对所有分供方都进行考察、评审,所有产品的采购都只在合格分供方进行。对分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需经过严格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准入库; r
r 3.产品制造严格执行“双三检”制度,不合格零件不转序、不装配、不出厂;
r r
rr Fragmentrrr r r r Welcome to consultr r r ... 16.39 15.07 7.23 19.6
r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342.82 -199.20 扭亏 扭亏 盈利上升
r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16.84 364.17 69.38 80.05 56.1
r医药制造业 184.19 135.89 35.54 26.39 38.0
r化学纤维制造业 51.16 16.12 217.37 217.59 160.7
r橡胶制品业 60.74 38.83 56.43 64.97 55.7
r塑料制品业 114.21 88.21 29.48 18.99 35.2
r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56.44 150.74 70.12 118.94 64.1
r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71.19 350.89 119.78 363.26 80.5
r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88.75 299.52 29.79 30.97 28.9
r金属制品业 158.33 115.48 37.11 49.86 32.1
r通用设备制造业 370.33 282.69 31.00 32.15 32.7
r专用设备制造业 243.36 147.23 65.29 76.70 66.4
r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50.42 343.93 60.04 68.43 60.8
r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50.40 252.34 38.86 40.48 36.3
r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73.39 356.90 4.62 -14.20 10.4
r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0.99 57.38 41.15 33.42 46.4
r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9.52 37.39 32.44 39.94 37.9
r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5.99 4.34 38.02 -5.00 49.3
r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25.82 389.67 60.60 66.74 58.9
r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6.47 6.08 335.36 扭亏 404.2
r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7 -1.72 扭亏 亏损 41.8
r
r
r
r新型空调装置—水源地源热泵系统成新宠
r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近日与天津市制冷学会在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制冷空调工程节能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宗旨是通过贯彻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今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等条例规范,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节能应用技术水平。
r在此次以节能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成了与会各位专家关注的焦点。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调装置,它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与常规的空调系统相比约可节能50%,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空调系统。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物。
r专家指出,在我国应用发展地源热泵具有广阔前景。首先,地源热泵能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其次,我国地域广阔,蕴藏着丰富的地表浅层地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广泛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支持;第三,地源热泵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第四,地源热泵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国家资源和环境战略。
r毋庸置疑,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成为未来空调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国家近期针对这种新型系统出台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这个新生事物的稳健发展。
r本次研讨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副所长邹瑜对该《规范》进行了详细解读,她指出,能源和环境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源供应形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源热泵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供热与降温,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这项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的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更好地发挥其节能效益。
r邹瑜介绍了《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指出,《规范》第三章第一条第一款和第五章第一条第一款为强制性条文,即: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监测。
r本届研讨会还就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安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的专家表示,应用地源热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热泵用于冬季采暖时,必须校核末端设备的供热能力;二是必须事先调查欲利用水源的条件(水量、水温、水质);三是利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时,应保证水质符合使用要求;四是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时,要防止地下水源污染,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适当的采灌比;五是为预防和处理回灌井的堵塞,应适当回扬;六是在长江以北,热泵系统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r r r r r r FragmentWelcome to consult...境离不开历史观和全球观。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国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18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和军事侵占。其时全球金融一体化尚未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尚不太重要。大英帝国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靠殖民圈地,直接占领原材料市场来完成。大英帝国的剩余劳动力靠殖民输出,因此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海外市场也是靠殖民和军事霸权来实现的。其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均在英国伦敦完成。r19世纪末,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且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偏于一隅。其自有的原材料即可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美国也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其崛起不存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国家较小、人口较少,或者因为政治原因得到西方大国的无条件市场开放,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不同。r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今天近30%的石油、45%的铁矿石及10类有色金属中的44%需要仰赖进口。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大国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r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余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全球自然资源和中国人力资源、全球消费品市场和中国生产、技术和金融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并有效利用两个市场来解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是支撑中国经济持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r 二、何惧失衡?r要认清中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必须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判断。对中国而言,如何认识国际经济失衡与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r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要解决,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笔者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而美国则需要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r 同时,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全球化里面的中心国家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断。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r 1.何为失衡?r世界上有些国家无需考虑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但基本上是较小的、相对封闭的国家,或者是相对自给自足的国家。只要各国资源不同、劳动力报酬不同,或者面临的冲击不同,那么通过国际贸易就会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部分。失衡是动态的表现,是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r 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则不断提高。r 2.何国失衡?r 当今世界两个面临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其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从美国、欧洲、日本转向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目前,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0%,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50%左右;而中国凭借只占世界经济5%的经济实力,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25%左右。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的不景气和日本的衰退。r 先看美国。美国的内部结构不平衡已经众所周知。过去5年中,美国财政经历了从盈余到赤字的彻底反转。今年美国经常项目进一步恶化。低储蓄率和超额消费迫使美国债台高筑。美国政府债务已占到了整个债务的65%以上,偿债率已经超过了25%,达到了所谓公认的国际警戒线。r 但美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先进、劳动力市场灵活、资本市场发达、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属最快之一。美国人均生产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比欧洲共同体国家高出三分之一。换言之,美国是富国大国,美国不借债,谁更应该借债?r 再看中国。中国经济高增长、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高进口。中国进出口占GDP近70%,在大国中是少见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自1998年以后,在实物商品经济领域,中国已经事实上部分地左右了世界经济,中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抬高;中国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降低。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双重贡献: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帮助了所有国家;中国的进口增长抬高了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帮助了许多能源、原材料出口国,尤其是俄国、巴西和阿根廷,并助其提前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债务。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对全球做如此大的贡献,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经济间不匹配的前提下,中国并无太多选择。r 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可以想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进出口占GDP的比例不宜太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中国若没有高储蓄,何来高投资?穷国是很难借到钱的。r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是一个净资本输出国,主要输出到美国,不少的资本输出投资在低回报的长期美国国债上。与此同时,中国大量引进外资,投资在高回报的合资或外资独资企业上。引进外资有利于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人才。r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但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其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自不待言。设想哪一个大国有中国的近三十年的持续经济高速增长?由于中国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现实要求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经济增长果实,而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中国在鼓励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同时,有必要继续引进外资。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应该是一个渐进而不是跃进的过程。在国内金融机构和市场做大做强之前,大跃进式的资本输出风险极大。r 3.何解失衡?r 美国借的债太多吗?美国国债占GDP60%多。美国的隐形债务比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要低。一般地说,美国个人储蓄率低。但如果把个人金融财产都包括进来,则美国个人储蓄率也不太低。相比之下,日本国债占GDP超过120%。主要欧盟国家的国债超过GDP60%,而且养老金缺口等隐形债务较大。r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GDP年均增速3.5%,贸易增长7%,国际资本流入的增长速度是14%,表明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大大增强,金融资产明显扩张。大量资本流到美国,投资在低回报的美国长期国债上,而大量美国资本流到他国,投资在高回报的短期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上。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仅此利差一项,美元的10%贬值即可导致相当于5.9%美国GDP的财富转移到美国。因为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基准货币,美元的铸币税在美元贬值或美元通货膨胀下也导致大量的财富转移到美国。这种能力是一个非全球中心国家难以梦想的。r 在讨论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时,经常会看一个指标:一国的负债占GDP的百分比。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用的指标是60%,一国借债超过60%的话,会有较大的还款风险。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借债水平的上限在哪里?这个上限的世界纪录发生于1818-1848年,地点在英国,英国当时借债占GDP百分比高达250%。这里面涉及了两个问题,第一英国发行的国债得有人买,投资者愿意买而不是被强迫地买。第二从英国的国家实力来说,以现金流往回折算,它要有能力支付。250%确实是很了不得,但英国是当时的全球中心国家。r 今天讨论美国的问题,不少人认为美国借债风险比较高。但笔者个人看法,美国离这个上限还差得很远,但美国的低储蓄问题更为令人担心。像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其货币成为全世界金融体系基准货币的前提下,如果需要,它的借债上限应该不难超过其GDP的120%到150%,尽管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做到250%。60%的标准不是没有道理,但只适用于金融市场不完备的小国、发展中国家、发达但非全球中心国家。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作为全球化中心国家的美国,其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的标准来判断。除了美国之外,中国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也会有很多的问题。r 中美经济关系问题,未来摩擦可能会增加,但不至于失控。中美经济关系在很多方面是天然的伙伴,比如中国储蓄多,美国消费多,中国劳动力多,美国土地多。中美经济分开看都面临较大的经济失衡问题,但放在一起看则失衡问题不大。从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这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所谓失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均衡。在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全球经济发展加速的时候,中美经济关系失控的可能性更小。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并逐步减少结构性失衡。r 三、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风险r 再看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石油价格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经历了巨大波动。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一路下滑,到1998年每桶价格不足20美元,但之后一路上扬,目前已经到达了每桶70美元左右。另外,在过去的三十五年中粮食价格小幅度上升,而且升幅比较平稳。与之相比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经历了较大波动并于2002年之后大幅度上升。r 虽然粮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但从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来看,则基本可以判断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的风险不会很大。国际粮食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所以不少发达国家都引入了不同类型的粮食限产措施。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可以逐步加大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力度。r国际石油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原材料市场的风险。199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石油和原材料市场有着"};